鼻孔
人類鼻子在臉的中央,位在嘴和前額之間。鼻子的外部類似一尖端朝上的三角錐,下方有二個鼻孔,鼻孔由骨骼、軟骨、肌肉、軟組織組成。
鼻在生理上的功能:鼻是呼吸道的開口,同時又是嗅覺器官,可分為外鼻、鼻腔、鼻竇三部分。
鼻孔在美學上的角色
由下圖可以看出鼻孔由三個元素組成,分別是兩側鼻翼中間的寬度(a)、垂直鼻柱的長度(b)及側邊鼻翼緣的長度(c),組成一個三角形。三角形的關係比例,相呼應鼻子高度及整個鼻部的整體性。
東西方差異
東方人鼻子特點
東方人的鼻子外形和風格各不相同,就亞洲人的審美來看,理想的鼻子應該是位於臉中部三分之一處,鼻長約佔臉的三分之一長度,一般6—7.5釐米。理想的兩側鼻翼間距應該約等於一隻眼睛的寬度,鼻柱佔鼻長的三分之一比較協調。鼻小柱(兩鼻孔之間的部分)與人中大體呈直角,鼻尖部位較鈍圓,鼻孔大多呈扁圓形,這是一般符合東方人特徵的鼻型。
西方人鼻子特點 歐美系的鼻子特點主要是鼻根部比較高,鼻額角度比較大,鼻背較寬線條呈直線向下且鼻骨較大鼻尖較尖 ,鼻孔形狀較長,給人一種尊貴高雅的氣息。
這篇文章我們探討的問題
- 鼻孔形狀跟鼻子美學關係
- 鼻柱變長,鼻翼縮小
b. 山根與鼻孔形狀的比例
案例分享
- 露鼻孔的解決方式
- 朝天鼻
朝天鼻東方人占比例較多。主要是鼻骨及鼻軟骨發育不良的結果,是指鼻尖與嘴唇形成110以上的角度,鼻尖翹起,鼻孔朝上,鼻孔暴露較多,鼻樑短為典型特徵。
解決方式:利用手術把鼻頭往下拉一點(可將鼻孔遮下來一點),將鼻尖與嘴唇形成過大的角度變小一些。
- 鼻翼緣後縮
可以簡單理解為鼻翼往上縮,導致鼻翼缺了一塊,因而露出鼻孔。
嚴重鼻翼緣後縮案例
鼻翼緣後縮導致的鼻孔外露,僅採用短鼻、朝天鼻矯正的方法效果並不理想,手術需要在鼻孔緣的鼻孔側上方做切口,根據鼻翼緣軟組織張力,植入自體軟骨向下延伸鼻翼,以此來減小鼻孔外露的程度。
鼻翼緣退縮矯正原理示意圖
- 鼻孔過大
有的鼻孔外露是由於鼻孔過大造成的,這種情況往往伴隨鼻翼寬大、或者鼻翼基底過寬,鼻檻過寬等畸形
解決方式:植皮手術(皮膚及鼻軟骨組織)、切鼻翼手術來改變鼻孔形狀大小。
特殊狀況
- 隆鼻後的鼻攣縮
還有一種特殊的情況,特別早期隆鼻選擇的植入物材質是矽膠假體,隆鼻後發生鼻攣縮造成的鼻孔外露。
攣縮的鼻子
矽膠假體植入後巨噬細胞產生免疫反應導致生成包膜,是人體正常的免疫反應。
但如果反覆多次手術、感染、血腫,會導致包膜變厚、厚度不均勻、出現包膜攣縮,具體表現為鼻樑縮短、鼻孔外露過多,假體輪廓明顯。
鼻子攣縮需要進行重修二次手術,首先要先將原本的假體取出,因為攣縮的鼻子裡面的纖維皮膚疤痕組織變比較緊,鼻子就會往上所以二次手術會需要更強而有力的材質把因攣縮而往上的鼻子往下拉 , 再重新放入新的植入物做重建手術。
結語
由於東方人的鼻型通常鼻柱會比較短,所以相對鼻孔就會相對比較塌,一般人做鼻整形手術只會考慮到山根的高度,不過鼻頭與山根的高度是有絕對的相對性,所以改變鼻孔形狀不單單只是鼻尖形狀改變,中間鼻翼的寬度、垂直鼻柱的長度及側邊鼻翼緣的長度這三個決定鼻頭形狀的元素都要再考慮進去,另外鼻孔的大小形狀,鼻子垂直面、水平面的角度也是在設計鼻整形結果需要考量的,不單只是山根變高就好這麼簡單,這也就是我在這篇文章針對鼻孔的形狀對於鼻整形的重要性及關聯性,希望可以幫助到在考慮鼻整型的你!有任何問題也歡迎加我的line@詢問我。
留言列表